上面的段子雖是玩笑但反應的問題可不是小問題,三星Note7的爆炸事件對三星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其實不僅僅是三星其他很多廠商的手機也出現過手機爆炸的情況,在這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
那么三星Note7為何會爆炸呢?三星電子手機業務相關負責表示,Note7爆炸的重要是由于采用了存在缺陷的電池所致。采用SamsungSDI的鋰離子電池的Note7因電池電芯內部的一個設計缺陷就存在嚴重發熱甚至是爆炸的風險。
電池結構
下面筆者簡單的說一下這個缺陷,目前一般鋰離子電池的結構分為部分,正級、電解液、負極。在電解液和正負極之間會有一層隔膜,而三星出問題的電池的問題根源就是這個隔膜,不合格的隔膜有可能造成陰陽極直接接觸,這就相當于短路,之后就可能自燃,嚴重點就是爆炸!
說實在話三星Note7的確是一部好手機,而且筆者一直作為主力機型使用,只是部分批次的產品采用了不合格的鋰離子電池才導致了這次的“爆炸”事件。
其實現在手用的鋰離子電池技術還是幾十年前的技術,一直以來電池技術都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有的僅是一些在制作工藝和封裝工藝方面的優化,這也就讓手機續航成為了影響用戶體驗一大痛點,而且有時還會存在安全隱患。那么這么長時間以來就沒有新的電池技術么?接下來筆者就來說說在近幾年內有望應以到手機上的新的電池技術。
超級電容器電池
其實電容器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可以說是個“老古董”,而超級電容器電池就是一個超大的電容,它可以快速充電、存儲很多電量,然后再以合理的速度放電。這種“電池”不易損壞,而且可以進行數萬次充放電循環。
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
近幾年石墨烯一直都是一個很火的一個詞,石墨誕生于2004年,它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強韌的材料,斷裂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還要高200倍。同時它又有很好的彈性,拉伸幅度能達到自身尺寸的20%,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強度最高的材料,有多種出色的物理、化學特性。
石墨烯
而以石墨烯為基礎的的鋰離子電池,性能優良,可在-30度到80度的環境下工作,循環壽命高達3500次左右,充電效率是普通充電產品的24倍。這種電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鋰離子在石墨烯表面和電極之間能夠快速大量穿梭運動的特性而制作的一種電池。
其實手機的性能早就已經嚴重過剩,什么2.5GHz的8核CPU、6GBRAM等等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相對了手機的性能的進化,手機電池基本上就是停滯不前。廠商們別總一味的追求性能,而忽略了電池的感受。
與連接傳感器系統相結合,可持續的物聯網應用讓我們更智能
當與連接傳感器系統相結合時,這種擴展的網絡潛力為物聯網技術創造了新的機會,使我們的地球更智能。
從智能家居和消費設備到聯網工作場所和復雜的工業監控,物聯網具有無限的潛力。從本質上講,物聯網連接了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提供了以前不可用的流程的可見性。
隨著連接選項變得更加強大,物聯網的世界不再受地理限制。衛星網絡現在可以連接到現有的地面網絡,使物聯網世界跨越陸地、海洋和天空。遠程網絡大大擴展了跟蹤選項。當與連接傳感器系統相結合時,這種擴展的網絡潛力為物聯網技術創造了新的機會,使我們的地球更智能。
水產養殖傳感器監測
健康的海洋對我們星球的未來至關重要,既是基本生物群落的家園,也是世界上不斷增長人口的食物。事實上,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水產養殖仍然是增長最快的糧食生產部門之一。糧農組織預測,到2030年,水產養殖產量將增加15%。
隨著對水產養殖需求的增長,我們海洋的健康和它們所維持的海洋生物變得更加重要。澳大利亞的一個智能氣候試點項目利用ICT國際公司的傳感器監測牡蠣養殖系統的水質。由于降雨、污水和洪水,水質會發生變化,影響牡蠣的健康。水傳感器通過感知鹽度和溫度來監測水質,并可以傳遞關鍵信息,包括理想的收獲時期,以及在惡化的條件需要關閉河口時提醒牡蠣種植者。
空氣監測
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空氣質量都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在家里,在工作場所,還是在醫療保健和其他設施,人們都希望確保他們呼吸的空氣是干凈的。
加拿大最近在魁北克省47000多間教室部署了來自Milesight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每個教室部署了遠程傳感器,每個教室的安裝時間只有大約5分鐘。該傳感器在上課時間每隔5分鐘將二氧化碳含量、濕度、溫度等數據傳輸到網關。當達到關鍵閾值時,這些信息用于實施糾正措施,確保將新鮮空氣泵入教室。該系統還有助于分析歷史數據,使設施管理人員能夠確定暖通空調維修需求。
空氣質量監測在醫療機構中尤為重要。巴黎的一所大學醫院最近試行了一種空氣質量監測和接觸者追蹤解決方案,以控制病毒的傳播。為了模擬接觸追蹤,試點人員為工作人員和學生配備了藍牙徽章,讓他們在醫院時佩戴。傳感器測量相對于入住率的二氧化碳水平,以及通風換氣或故障。該技術提供了評估這些因素的能力,以更好地預測和展望限制病毒的傳播。
室外空氣質量是地球健康的重要指標。野火可以通過燃燒破壞和整體環境影響對社區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平均每年,野火會向大氣中增加130億公噸的碳。物聯網技術可用于更早探測野火,在火勢失控前發出警報。例如,太陽能傳感系統可以探測到煙霧、溫度、濕度和氣壓的異常模式,在野火開始30-60分鐘內向消防隊發出警報。
土地監測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76億人口將達到86億,到2050年將達到98億。面對不斷增長的人口,農民的任務是找到可持續的、有效的方法來確保足夠的糧食生產。從測量作物生長條件到跟蹤牲畜健康,物聯網使農民能夠確定最大化產量的效率,并鼓勵可持續農業實踐的效率。
例如使用物聯網耳標簽來監控牲畜,并將實時信息傳輸給牧場主。這種耳標簽結合了使用LoRaWAN的遠程、低功耗網絡與全球定位系統的功能,以跟蹤牛的位置和行為數據,確保牛群的安全和健康。
物聯網傳感器還可以測量水分使用量和作物健康狀況,以確保植物高效生長,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用水量。由于土壤不均勻,水分含量會有所不同,這意味著田地的不同區域可能需要比其他區域更多的水。
保持地球健康
海洋、天空和陸地條件都對整體環境質量至關重要,進而對人類生活質量也至關重要。在物聯網創新的支持下,傳感和對環境變化的快速響應使我們能夠保持地球的健康。
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